新闻中心

NEWS

广东吹响建筑节能减排冲锋号
发布时间:2014-03-19     阅读:6491

  国际能源形势严峻。从2012年到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三分之一以上,其中,60%的需求增长来自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应对不断增长的世界能源需求,使世界适应气候变化的目标,节能减排成为必然的选择,建筑节能也不例外。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2014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要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可见,节能减排已被提到了重中之重。记者在采访著名建筑节能专家、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仕超时,他指出,目前许多城市雾霾严重,加上国际压力大,因此节能减排成为头等大事。而作为广东,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一步,对于建筑的节能减排,将实行硬指标来大力推进。他同时强调,节能减排,关键是要看落实。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通过《京都协议书》,中国为签署国,提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比2010年下降16%,比2005年下降32%的目标。建筑能耗已经接近全国能耗总量的30%,而且消耗的是以电为主的高品位能源,建筑节能任务将更重,产生的综合节能效果将更好。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2006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2007年,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 “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2013年上半年,经济平稳但错综复杂,高耗能产品产量和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形成较大压力,大气雾霾问题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同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为节能环保产业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潜力巨大,可以大有作为。

  “十一五”期间,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围绕节能减排工作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和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累计安排项目研发经费超过100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科技进步对节能减排贡献率显著提升。

  “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迫切。与此同时,国际上围绕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的博弈愈发激烈,绿色贸易壁垒日益突出,发达国家纷纷抢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等未来发展制高点。

  面临新的形势,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工作也存在了突出的问题,据科技部分析,在科技创新方面,部分高效节能减排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尚未完全掌握,一些自主研发的节能环保装备性能和效率不高;技术集成不够,装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难以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一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科技创新对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区域节能减排效果不显著;另外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配套政策不健全,技术服务推广市场机制亟待完善。因此,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成为推进节能减排的动力。科技部提出,出现的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核心技术突破以及关键技术集成,大规模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装备和新产品,进一步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

  在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7%以上,而且还在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建设部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年城乡建设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将从现在的27.6%快速上升到33%以上。我国新建建筑已经基本实现按节能标准设计,比例高达95.7%,而施工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仅为53.8%。

  国家统计局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仍然庞大,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攻关绿色建筑共性技术,推动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而建筑历来是碳排放和能耗大户。专家分析指出,目前建筑能耗已占我国城市能耗的四成,对于城市林立的第一经济大省广东来说,发展绿色建筑将成为我省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广东的重大战略之一。2013年,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吹响了建筑节能减排的冲锋号。

  日前,科技部也出台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至2015年末,科技创新对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自主知识产权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体系初步形成,节能减排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体系初步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形成规模效应。

  其中要求突破共性和关键技术150项,相关关键设备能效提高10%以上,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100项。在重点行业组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300项,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示范工程100项,应用普及率提高30%。 建设20个国家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具备技术创新、集成服务和产业化推广能力。形成节能减排相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个以上,形成一批节能减排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创新团队,完善国家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平台。

  在行动方案中,重点任务就是要加快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点就是要在工业领域、能源领域、交通领域、农业领域、绿色建筑领域、资源环境领域等领域的攻关,加强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据杨仕超介绍,共性技术,就是大家都能拿来用的技术,而不是专利技术,在南方来说,如自然通风、遮阳、,隔热技术、空调节能,节水技术,能源监管控制等,这些都是共性技术。如果是某一个建筑使用的技术,就不能叫共性技术。就广东而言,共性技术的发展不错,许多节能减排的技术都已经成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行动方案中,对于绿色建筑领域来说,则要求重点突破新型节能保温一体化结构体系、围护结构与通风遮阳建筑一体化产品、高强钢筋性能优化及生产技术研究、高效新型玻璃及门窗幕墙产业化技术、新型建筑供暖与空调设备系统、新型冷热量输配系统、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利用技术、公共机构等建筑用能管理与节能优化技术、既有建筑节能和绿色化改造技术、建筑工业化设计生产与施工技术、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

  据杨仕超介绍,在我省出台的《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中,也明确了要加快绿色建筑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强绿色建筑技术标准规范研究,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示范,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建设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心。编制绿色建筑重点技术推广目录,加大绿色低碳技术与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

  另外对于节能减排,我省还制定了一些专项的方案。在资金方面,还开设了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由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安排用于环境保护的财政专项资金。2013年,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一些减排项目:对污染减排“以奖促减”项目,对欠发达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水泥行业脱硝工程以及规模化禽畜养殖污染减排工程等重点领域通过省级财政资金给予一定奖励,“以奖促减”推进我省污染减排。在水质保护项目上,重点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列入《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2~2020年)》及省挂牌督办的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及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其中,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支持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截污管网完善工程、清淤和水生态功能恢复等工程;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重点支持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源地周边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工程、污染源整治工程、水库一级支流污染整治工程、水库的富营养化生态治理工程、水源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饮用水源地标识与警告设施建设等。对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重点企业污染治理项目、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等都予以专项资金。

  节能减排,关键还是要抓落实

  去年我省出台了《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我省的绿色建筑行动步伐逐渐加快。方案中,合理确定符合我省实际的绿色建筑发展技术路线,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以政府投资建筑、保障性住房、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为重点,逐步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切实提高绿色建筑在全省新建建筑中的比重。从2014年1月1日起,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资新建的公共建筑以及广州、深圳市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从2017年1月1日起,全省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广州、深圳市实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定额管理。到“十二五”期末,全省累计建成绿色建筑400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10个以上的绿色生态城(园)区。到2020年底,绿色建筑占全省新建建筑比重力争达到30%以上,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接近或达到同期发达国家水平,公共建筑全面实行能耗定额管理。

  另外还规定,要加强新建建筑节能工作。 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提高设计、施工阶段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率,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执行率达到100%.大力推广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广泛采用自然通风、遮阳等技术,引导新建建筑由以节能为主向绿色建筑发展方向转变;研究制订我省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细则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建设。到2020年底,全省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力争达到30%以上;研究制订新建建筑用电指标相关技术指引,逐步推行新建建筑用电指标限制制度,每年选择1—2个城市开展试点,降低建筑空调、照明等设备系统的配电容量。

  据杨仕超介绍,对于建筑的节能减排,广东省做了许多调查,也做了很多工作。现在已经有了试点,在东莞、惠州等城市进行了试点。广州也在做前期的工作,也将成为试点城市之一。而对于建筑的节能减排,下一步将有硬指标。比如,一块地的建设,要规定用电量,规定配电指标,就是说,每块地建设的配电指标要明确,如果要增容,要自己节约,才能增加设备。因此,要制定和出台《用地用电指标》的标准,每栋建筑完全按照指标来进行配电。杨仕超说,如果制定的硬指标能够强制执行,那么对于节能减排发挥很大的作用。

上一篇:雾霾是引发“绿色行动”的“鲶鱼”吗

下一篇:两部委起草《绿色建材推广应用行动计划》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扫一扫 关注保赐利

返回顶部